发布时间:2025-04-05 10:59:49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根据该报告,组件价格现在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上涨这是过去十年间从未见过的趋势。
PV InfoLink数据显示,相比P型电池,N型电池具体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光衰减系数低、弱光响应等优势,其不仅BOS成本(光伏组件外的系统成本)更低,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也高于P型电池。总体来说,N型电池技术路线各有特色。
TOPCon是大多数老厂家所选择的道路,而HJT被誉为新玩家弯道超车的途径,与此同时,爱旭股份的N型ABC电池也比较有看点。展望三:分布式光伏发展有望规模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4%。中泰证券指出,贸易形势严峻及供应链价格上涨导致光伏装机不达预期,2021年装机预测下调,而2022年装机规模有望高增至60-75GW;长城证券研究认为,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有望在原材料价格下行和政策支持双驱动下迎来需求大年,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10GW。根据各主流厂商扩产计划,2022年N型电池规模或达40-50GW,N型需求起量将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随着新产能的释放,老旧产能的竞争力(如:转换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售价低等方面)将会急剧下降。
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其中,2021年,多数省份光伏指导价已达到煤电水平;国内近80%地区已实现平价经济性。招商证券测算,全国分布式光伏潜在装机空间超过500GW。
1月~9月,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涨幅分别为165%、62.6%、20%和10.8%。未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的生态仍将持续,保障供应链安全是所有企业的重要课题,价格波动大将导致履约率降低、行业信誉度受损。2020年,协鑫在硅料和硅片环节的全球第一头衔,各被通威和隆基夺取。除了价格,大尺寸化也是两大头部争夺市场的重要抓手。
光伏电站大致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后者又细分为工商业和户用。2021年1月~10月,分布式装机19GW,占同期总装机约65%,其中户用同比增长106%至13.6GW,为新增装机的主要来源。
但由于部分企业对政策认识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实操中乱象频发,国内多县、市开始暂缓甚至暂停相关项目备案及电网接入审批。隆基在硅片和组件端建立起的绝对优势,使得其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硅片外售比例,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硅业分会根据各主要企业的规划进行初步统计,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为85万吨/年,考虑到海外产能供应,可满足230GW的装机需求。通威在保证硅料和电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与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等进行股权合作互补,来保障自身硅片的需求。
但是情况预计很快发生变化,通威今年已开始在硅片、组件布局自有产能,即将成为头部中唯一制造端四大环节全覆盖的企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各界普遍认为光伏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周期,但贯穿2021年全年的涨价潮造成了极端的产业环境。除了前景广阔的分布式市场,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储备规模也非常雄厚。在制造端,硅料环节还有一年好光景,硅片环节的高利润时代即将终结;在电站端,分布式电站成为主角,发展也将走向规范;在企业端,隆基通威双雄争霸,座次或将改写,其他老玩家则将面对与新玩家的生死之争。
一旦终端开始调整,硅料环节将陷入被动。一、硅料还有一年好日子2021年的涨价潮之下,光伏制造端四大环节冷热不均。
截至2020年末,隆基硅片、电池、组件三端产能分别为85GW、30GW、50GW;中环主要为硅片、组件两端,产能分别为为55GW、4GW。一般来讲,硅料项目的投产周期约18个月,产能释放速度慢、产能弹性也小,开停车成本高昂。
二、硅片高利润时代告终2022年硅片环节将品尝产能超速扩张的苦果,成为竞争最激烈的环节,利润和产业集中度均将下降,将告别长达五年的高利润时代。尽管2021年硅料的高利润已导致扩产,但由于进入门槛高和扩产周期长,明年其与硅片端的产能差距依然明显。据《财经》了解,截至2021年底,中环硅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85GW、11GW。如此看来,一体化程度较低的中环可能在此轮降价潮中受伤更重,该公司也正在快马加鞭加码自身组件产能。2021年底,隆基、中环股份(002129.SZ)双寡头对垒的火药味渐浓,双方已先后各自累计降价两次。考虑到庞大的在建产能,硅料企业的好日子很可能只剩下2022年。
按照目前的规划产能来看,届时它很可能空降成为仅次于隆基、中环的第三大硅片商。2021年开始后,硅料环节的量缺价高依次向硅片、电池片传导,叠加玻璃、EVA胶膜、背板、边框等辅材涨价,组件价格年内一度被推回至三年前的2元/W,2020年为1.57元/W。
在这样的背景下,垂直一体化是把双刃剑,尤其是电池、硅料这两个投入过大的环节,协同合作是很好的方式。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已公布合计超过60GW的大基地项目规模,19个省(区、市)共计约89.28 GW的光伏电站配置规模。
他认为,双碳目标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新入局者投资光伏制造端,这给传统光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可能会让产业格局产生根本性变化。隆基市值虽处于高位,但硅片已经没有绝对优势,保持和突破的压力加大。
如果说隆基是因为抓住了单晶的超额利润才成为光伏老大,那么通威股份(600438.SH)眼下也赶上了硅料的超额利润期,尽管持续时间可能并不长。涨价潮源于硅料的量缺价高,而高度集中的硅片企业上半年也收获了红利,下半年因新产能释放以及低价存货用尽而利润缩水;电池、组件端的成本转嫁能力明显更弱,利润严重受损。2021年约58万吨的硅料总供给基本匹配终端装机需求;但相对于产能300多GW的硅片端而言就紧缺了,导致市场出现抢料、囤料、哄抬价格的现象。2022年硅料价格依然较高,通威作为龙头获利最大,而隆基的硅片利润进一步收缩,通威有可能超越隆基,成为最赚钱的光伏公司。
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高利润、低门槛的硅片环节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超额利润随着产能的膨胀逐渐消弭,硅料涨价更是加速蚕食硅片利润。新进入者始终拥有后发优势,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老玩家很可能轻易被财大气粗的新人淘汰
随着新一轮产能竞赛开启,制造端的利润分配将在2022年发生变化:硅料继续躺赚,硅片竞争激烈,电池、组件利润有望修复。2022年下半年,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释放,硅片端很可能会出现价格战,届时利润会受到大幅挤压,部分二、三线产能或退出市场。
集邦咨询绿能产业分析师邹炎慧指出,考虑到产能释放节奏,能耗双控指标以及检修等不确定性因素,2022年上半年硅料产能新增有限,叠加下游刚需,供需紧平衡,下半年供应紧张将得到有效缓解。明年硅料供需整体仍将维持紧平衡,价格中枢下移,但该环节将依然保有较高利润。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与推算,2022年底仅Top5硅片企业就将新增约100GW产能,硅片总产能近500GW。但由于部分企业对政策认识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实操中乱象频发,国内多县、市开始暂缓甚至暂停相关项目备案及电网接入审批。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对《财经》记者表示,组件业务给隆基带来的也不完全是利好,还有巨大的客户压力。除了前景广阔的分布式市场,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储备规模也非常雄厚。
如果说隆基是因为抓住了单晶的超额利润才成为光伏老大,那么通威股份(600438.SH)眼下也赶上了硅料的超额利润期,尽管持续时间可能并不长。未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的生态仍将持续,保障供应链安全是所有企业的重要课题,价格波动大将导致履约率降低、行业信誉度受损。
在体量和行业地位上,通威已与隆基相当,市场对通威这位后起之秀寄予厚望。他认为,双碳目标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新入局者投资光伏制造端,这给传统光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可能会让产业格局产生根本性变化。
隆基在硅片和组件端建立起的绝对优势,使得其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硅片外售比例,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2021年约58万吨的硅料总供给基本匹配终端装机需求;但相对于产能300多GW的硅片端而言就紧缺了,导致市场出现抢料、囤料、哄抬价格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 g7xi7.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